2-1 簡易的規劃流程

一個資料庫的建立從0到有流程如下:

流程階段 主要活動 詳細說明
需求分析 收集並分析使用者需求 - 了解使用者的資料需求和業務流程。

2-2 如何設計一個完美的資料庫

資料庫設計的兩大步驟

  1. 操作介面設計:表單設計、操作介面…
  2. 結構設計:最佳化儲存空間、正規化等…

資料庫設計流程4步驟

1. 了解客戶需求

2**. 概念設計**

活動 說明
收集需求 與客戶訪談,了解他們的業務流程、數據需求以及期望的功能。
記錄需求 將收集到的需求記錄成文檔,包括需要存儲的資料類型、數據量、查詢需求和性能要求等。
分析需求 分析需求文檔,確定資料庫的核心功能和優先級,識別出需要的實體和屬性。
活動 說明
建立實體-關聯圖(ER圖) 根據需求,設計實體(如圖書、會員)及其屬性(如書名、會員姓名),並確定實體之間的關聯。
定義實體 確定每個實體的主要屬性和次要屬性,確保所有必要的資訊都被涵蓋。
確認關聯 定義實體之間的關聯,如一對多(One-to-Many)、多對多(Many-to-Many)等。

3. 邏輯設計

4. 建立資料庫

活動 說明
設計資料表結構 根據ER圖,將實體轉換為資料表,並定義每個表的欄位、主鍵和外鍵。
正規化資料表 確保資料表結構符合正規化規則,避免資料重複和不一致。
定義約束 設置資料完整性約束,如主鍵約束、外鍵約束和唯一性約束。
活動 說明
撰寫SQL腳本 根據邏輯設計撰寫SQL語句,創建資料表和定義約束。
執行SQL腳本 在資料庫管理系統(DBMS)中執行SQL腳本,建立資料庫結構。
測試資料庫 插入測試資料,執行查詢和操作,確保資料庫運行正常並滿足需求。

概念設計階段

1. 建立分區概念設計圖

在這一步驟中,我們將資料庫的設計分成多個模塊或區域,每個區域代表資料庫中的一部分,這樣可以更容易地管理和設計複雜的系統。